>>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报道
搭建平台载体 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凝聚人心力量
全区政协系统推动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走深走实综述之三
2025-10-09 08:54:21   来源:华兴时报

  人民政协的根基在人民,履职的落脚点更在人民。

  要想了解群众心声、回应百姓期盼,离不开实打实的平台载体作支撑。近两年来,全区各级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坚持把密切联系界别群众作为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基本功,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平台载体,深入了解基层实情,广泛倾听群众心声,推动解决了许多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受到普遍欢迎。

  在畅通民意、深耕服务的过程中,各级政协通过品牌化打造、特色化培育、多元化拓展,让反映民情有渠道、实事办理有落实,生动诠释“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价值追求。

  平台搭到心坎上 服务送到身边去

  8月下旬,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刘媛再次前往同心县田老庄乡深沟村的红葱种植基地,实地查看红葱生长状况。今年,她带领团队已通过红葱综合防治试验,筛选出2种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生物菌剂修复土壤,待红葱收获后统计产量,就能推广应用,助力红葱产业提质增效。

  自去年底接到同心县政协的求助专报后,刘媛依托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建立的三级政协专家委员服务“六特+N”产业工作站,多次深入同心县生产一线,通过样本采集、加急送检、确定病虫、制定防控方案等一系列举措,为当地致富主导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履职三年多来,刘媛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田间地头,累计开展线上直播技术指导、线下送技术下乡活动等250余场次,把实用技术送到了农户身边。

  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建立“5632”体系化“服务为民”平台,着力打造“明星”站(点、室),实现“一名委员”影响“一众人群”的乘数效应,带动44名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聚焦改革发展难点、百姓生活堵点、社会舆情热点,采取谈心谈话、走访调研、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形式,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近300篇、提交提案220余件,助推一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广泛凝聚人心力量。

  随着各界别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更引出了一个深层次议题:如何将好的经验转化为长效、普惠的制度性举措?各地政协通过实践探索给出答案:深入基层察实情、倾听群众心声,通过搭建具有影响力的协商议事平台,推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今年4月,中卫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动牵头,联合中卫市政法、民政等部门和单位,就中卫卫尔康精神病院患者长期住院欠费问题,开展了一场“卫您协商”专项活动,最终解决患者长期住院欠费这一核心难题,达成卫健部门指导院方梳理欠费清单并下发催缴通知、对有能力却恶意欠费的家庭则通过司法程序追缴等多项共识。

  中卫市政协始终坚持“政协搭台、委员唱戏”的理念,整合对口协商、提案协商、专题协商等多种形式,将“卫您协商”打造成解决民生实事的重要平台,围绕消除市场污水倒灌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开展协商活动11场次。

  实践表明,政协协商平台的不断健全,不仅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更在双向发力中凝聚了社会治理合力。为进一步延伸履职触角,自治区政协规范并用好27个界别委员工作室、48个界别群众联系点(站),精心打造16个委员会客室,依托这些标准化阵地,在联系界别群众中聚民众之智,在服务界别群众中解民生之忧,推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效解决。

  织密服务网络 凝聚民生温度

  为助力擦亮民生幸福底色,自治区政协各专委会发挥“专”的优势,持续聚焦“联系谁”“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等重要环节,继续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广度、深度、频率和效力,深化点、线、面相结合的全链条平台体系,高质高效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架起一座座委员与界别群众心连心共发展的“连心桥”。

  今年,自治区政协印发《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制度规范平台载体建设,更好地联系各界、团结各方,凝聚人心和力量,为各专委会引导委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高效开展“服务为民”活动指明了方向。

  8月9日至10日,第三届低碳热转化国际研讨会在石嘴山市举办,为能源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会议筹备参加单位,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活动站和“赵功强委员会客室”积极牵线搭桥,为会议落地宁夏提供了有力支持。

  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充分发挥在经济领域的特色优势,组织委员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活动站既以“连心桥”的实效筑牢履职根基,推动“服务为民”从“解困”向“赋能”升级。依托节能环保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活动站组织委员每月走进工业园区、车间班组,累计开展了28场宣讲,将收集到的29条诉求转化成了具体解决方案;依托新型材料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活动站积极搭建新型材料领域政企沟通、产学研融合的桥梁,共解园区企业运营困难……一个个平台如同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不仅解决了企业当下的急难愁盼问题,更为产业发展坚定信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宇宙是谁?”“宇宙从哪里来?”“宇宙到哪里去?”9月9日,在自治区政协2025年第三期“科普讲堂”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武向平以“理解宇宙——机遇与挑战”为题进行授课,为大家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帮助大家树立自然科学的现代宇宙观。

  “科普讲堂”是自治区政协深入落实《全国政协关于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意见》部署要求的长期性品牌活动,主要面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自平台搭建以来,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积极调动政协委员的专业特长与履职热情,将科普工作与委员密切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职责任务深度融合。广大政协委员主动参与科普讲座筹备、宣讲等环节,已累计吸引2000余人参与,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积极探索“专委会+部门+界别+委员”工作模式,推动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充分发挥所联系界别的优势,常态化开展“黄丝带帮教”等活动,支持马如林、马英、王晓兵、郝运清等委员发挥专业特长,依托委员会客室,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救助帮扶、凝聚人心等工作。

  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利用专委会委员微信群创新开设“石榴花里”“铸牢微课堂”等学习栏目,向委员和界别群众宣讲党的民族宗教创新理论,以委员会客室、界别委员工作室、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点为载体,打通政协委员走进基层、联系界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广泛凝聚思想共识;

  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注重发挥所联系的民革、侨联、台联、特邀界别等特色优势,指导各界别因地制宜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医疗服务、港澳台青年交流等活动;

  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以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为载体,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大局,广泛联系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健康帮扶、教育帮扶、生态帮扶等“服务为民”活动,累计争取落实公益基金会项目资金1.1亿元;

  ……

  近年来,自治区政协各专委会的创新实践,让政协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民生,这些平台不仅成为委员履职尽责的重要阵地,更成为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为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汇聚了强大的政协力量。

  指尖履职解民忧 数字平台惠民生

  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更好地开展自治区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

  自治区政协把握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把数字政协、智慧政协建设作为时代必答考题,进一步拓展自治区政协“履职通”App功能,开设“民声呼应”专栏,设立“委员工作室”“委员在线”“线索征集”“微建议”4个板块,累计转办、答复委员线上微建议200余条,以科技赋能为民服务,让委员随时随地反映民生诉求。

  “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是否会恢复林地属性?后续管理有何规定?”此前,有群众在“委员在线”专栏提出关于林地权属的疑问。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资源管理与法规处处长王泽鹏第一时间在线回应,明确现行政策要求:“以三调确定为林地的地类被临时占用,最长期限不超过2年,第三年必须恢复原有林地属性和植被。”清晰的解答让群众疑虑打消,也彰显了“屏对屏”互动的高效与精准。

  借助“履职通”App与“民声呼应”专栏,自治区政协彻底打破了传统履职的时空限制。群众无需奔波跑腿,轻点手机屏幕就能反映诉求;委员实时在线值守,精准对接群众关切,及时回应,真正把政协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在拓展民意渠道的同时,自治区政协依托数字平台延伸委员履职“服务为民”触角,通过对接宁夏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打通了社情民意信息和微建议办理“快车道”,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真正起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作用。

  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合政协委员陈东升、黄添进,通过自治区政协数字智能化平台提交了《关于在我区引黄灌区示范推广冬小麦及其高效复种模式的建议》,呼吁发展以早熟冬小麦为核心的复种模式,因地制宜培育多元复种方案,挖掘后茬作物增效增收潜力。

  这篇社情民意信息通过数字平台提交后,宁夏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第一时间转办至承办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及时完成办理并反馈结果,表示将结合引黄灌区气候生态条件,在灌水便利区域重点推进冬小麦示范种植,全力推动区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面对面”的温暖,到“屏对屏”的效率,一个个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平台,一头连着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一头系着万千群众的民生期盼,虽形态不同,却有着同样的初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十二届自治区政协把握政协性质定位,把“政协搭好台、委员履好职”作为提升服务实效的重点,搭建起多维一体的活动平台,委员们深入基层,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协同发力,把春风化雨、解疑释惑作为着力点,把雪中送炭、扶危济困作为切入点,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作为发力点,以心交心、汇聚同心,将“民之所急”化为一件件可观可感的实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广泛凝聚人心力量,绘出最大同心圆。(记者 李 莹 纳紫璇)


【责任编辑】:包瑞